在线炒股融资网站 中国企业出海“必修课”:如何“软硬兼施”打造品牌力?
发布日期:2025-02-19 03:12 点击次数:133
一个老渔夫连续数十天没有钓到鱼,于是他奋力驶向大海更深处在线炒股融资网站,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但却在归途中遭遇鲨鱼,归来的战利品只剩下大鱼的头、尾和脊骨。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恰如企业出海,即使波涛汹涌,但无数的中国企业仍勇往直前,踏浪前行,寻找更广阔的增量市场空间。据中国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4年1-10月,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65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以美元计为1358.7亿美元,增长9.7%)。此外,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接近3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信出版集团、联想集团13日联合主办的“开年第一问:信心与责任出海”国际化研讨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强调,如果说以前中国企业的出海还是一门“选修课”,那么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必修课”。
背靠中国制造业的“参天大树”,中国企业出海有着独特的优势。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中欧校友乔健强调,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体系,不仅是成本的优势,更是精细化制造、生产效率、劳动力素质、产业链集群、政策配套等全方位的综合竞争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优势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轻易取代的。
与此同时,在广阔的海外市场,文化差异、本土竞争、社会责任等都是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保护主义、地缘冲突等挑战扑面而来,中国企业出海面临重重挑战,如何化危为机成了关键问题。
“全球化是人间正道”
随着特朗普2.0拉开大幕,保护主义的阴云笼罩全球。
2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2月13日,特朗普宣布,他已决定征收对等关税,让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并称将考虑对使用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加征关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出海》著作学术顾问许定波分析称,无论是从静态还是动态来看,贸易对交易双方都有好处。竞争是推动技术和社会进步的最强大发动机。任何国家躲在贸易保护的“气泡”里都不可能维持长期繁荣和持久竞争力。
在许定波看来,全球化是人间正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7年至今,中国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82%,美国人均GDP增长了20%,印度提升了110%。全球化助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暴涨,自2009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增长了549.7%。
从过去几年的表现来看,全球化没有那么糟。2017年,全球货物及服务贸易总额为22.9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为28.13%,2023年该数字达到31.13万亿美元,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也提升至29.32%,仅略低于之前全球贸易在2022年达到的最高纪录31.54万亿美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贸易额达到了33万亿美元的新纪录。
与此同时,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中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许定波表示,数据表明了中国的出口展现出较强的动能与活力,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尽管“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企业要对未来有信心,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
如何“软硬兼施”打造品牌力?
尽管全球化遭遇逆流,但“风浪越大鱼越贵”,中国企业出海需要乘风破浪,“软硬兼施”必不可少。
从传统的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中国企业正在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硬实力”,成为全球经济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许定波表示,西方的干扰并不能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盾构机、中国空间站、DeepSeek等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企业也需要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企业需要长久地被世界心悦诚服地接纳,并在各种不同环境中都能扎根和生存。全球化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输出,更是文化、价值观和管理能力的输出。中国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本地化的团队、尊重当地文化、遵守国际规则,才能逐步赢得全球市场的信任。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原中储粮总经理、中粮集团常务副总裁兼中粮国际CEO迟京涛认为,中国企业出海应当建立支撑战略落地的企业文化。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人才、高管、企业文化、跨文化管理有关的,其中首要问题就是要配好全球的高管团队,应当建立一个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的高管团队。同时,还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构建好全球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一定要把优秀的员工派驻海外,而且要把派驻和国际化的招聘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统计学角度看,企业出海失败的概率不小,不同国家的国别风险与国别机会存在差异。许定波表示,中国企业的能力提升是新一轮“走出去”的重要动力和底气。如果出海企业可以把中国制造的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发挥出来,并加强企业人才管理能力,“走出去”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
“软硬兼施”正推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品牌力逐渐提升。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客户官、中欧校友周晓农表示,中国品牌在海外信任度的主要驱动力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是提供高质量产品,但如今供应链能力、生产能力的“硬条件”,以及雇主能力、在本土市场的责任践履、隐私保护意识、对当地经济贡献等“软实力”也正在驱动海外信任指数的提升。
展望未来,乔健表示,中国企业的全球布局一定要充分利用不同市场的优势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在线炒股融资网站,例如中国产业链集群优势、日本工程化优势、美国创新设计优势,同时又打造贴近本地市场的营销、交付和服务,这样才能实现一个兼具效率与韧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