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交易杠杆 盘点2024养老十大热词:洞察“中国式养老”的变革与机遇
发布日期:2025-01-14 04:42 点击次数:134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且必须妥善应对的重大课题。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3亿人,这一庞大的规模甚至超越了全球第四大人口国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总量。
处于“中度老龄化”且持续加速行进的现状,使得我国的养老问题从以往重要但相对不紧急的事务,迅速上升为既至关重要又极为紧迫的国家战略。
通过对近两年全国性重要会议及文件的梳理可以发现,养老议题被提及的频率显著增加,其所占比重也日益提高。自然而然地,养老话题也越发成为广大老百姓日常热议的焦点。
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精心盘点了2024年度在养老领域备受瞩目的十大热词,以便更为深入、全面地洞察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态势与前沿动态,一同探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路径与创新举措。
1. 中国式养老
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国际平均水平,但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现实情况,由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理念。此模式深植于我国国情与文化根基,也意味着我国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时,绝不能对国外模式盲目移植。
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并强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中国式养老”的概念,要求强化养老金融体系建设。
而对于养老产业各参与方来说,也需紧密贴合“中国式养老”模式,深度洞察我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多元需求,以实现老年人安度晚年并在社会参与中体现价值的期待。
2. 渐进式延迟退休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和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增加,现行退休政策已不适应国情。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缓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同时也满足了部分老年人继续工作、增加收入的需求。它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差异,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相衔接。
同时,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也要求个人重新审视退休储蓄计划。工作年限延长意味着更多时间积累财富,但也需要重新评估退休后的生活成本,制定合理的储蓄和投资计划。
3. 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在该制度下,个人自愿在特定账户存一笔钱,每年不超过12000元,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还可通过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收益。
该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开始在全国36个城市(地区)先行试点,并于2024年12月15日起正式推广至全国,成为近期热点话题。
个人养老金制度被视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突破7000万户。
借着此次推广到全国的契机,个人养老金制度也针对市场反馈做了进一步升级,除了进一步丰富了产品选择范围之外,也增加了领取情形,完善了领取方式,并开始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市场普遍期待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推广至全国后能否带来明显突破。
4. 长护险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许多人养老焦虑的原因。因此,在“中国式养老”中,妥善应对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显得格外重要。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人。因此,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刻不容缓。
长护险是指为失能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也被称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制度之外的“社保第六险”。
从2016年试点至今,我国长护险49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已有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00万失能人员享受机构护理、居家上门护理等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近日,国家医保局不仅发布了专栏文章《呼吁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尽快问世》,还在设立“长期护理保险”专栏,这无疑再次释放了长护险全面推进的信号。
不过,业内专家表示,从试点走向推广,长护险仍面临资金筹措难度、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员队伍建设等实际问题,国家政策及各试点城市均在逐步推进相应政策,并进行筹资机制多元化等探索。
5.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在“中国式养老”的“9073”养老格局规划中,90%的老年人会呆在家中养老。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在中国传统观念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约有99%的中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因此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也成了养老产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今年居家养老也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年初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就将“拓展居家助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作为重点民生工作之一。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再次强调要“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
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各项社会资源配合,也需要各个服务机构提高供给端的多元化和服务质量,切实满足居家养老各种场景下老人的实际需求。事实上,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参与方,已有像中国平安这样的保险机构在行业内率先深度布局“保险+居家养老”模式,采用“联体”这一创新模式系统性地提供健康照护、适老化改造、文体社交等60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
6. 健康养老
健康是老年人的刚需。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相伴而来的,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无论从政策导向还是业内机构布局来看,医养结合都是明显的趋势。
在年初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强调,要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推动老年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不断增强老年人健康养老获得感,12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五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及团队协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而从市场端来看,近年来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也在与健康管理加速融合,例如中国平安今年就正式将战略升级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不管在养老社区还是居家养老的布局上,都都配备专业医疗资源提供医疗康复、健康检查与慢性病管理等服务。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医疗成本,实现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中安享晚年。
7. 智慧养老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涌现,让养老变得更加便捷,例如老年人健康监测智能设备应用、智能生活服务助手等等。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健康、养老、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体现了国家对智慧养老等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视。而在今年11月民政部等2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中,“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也是十九个重要措施之一,这又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地方也已经行动起来,例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今年6月印发了《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养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此前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11.4万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发展智慧养老来提高养老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也要做好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提高老年人对科技设备的使用能力,真正让老年人享受科技红利,提升养老生活的便利性。
8. 适老化改造
据调研,我国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居住在建成时间超过20年的老旧住宅当中,六成以上老年人认为自己目前居住的住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老”问题。在居家养老作为我国主流养老方式的现状下,适老化改造的推进不容忽视。
年初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已将推进适老化改造列入工作清单,强调要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并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家庭配备智能安全监护设备。
民政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组织各地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累计改造172万户。从北京、江苏、上海等地今年的政策来看,也在为符合条件的适老化改造提供相应的补贴。显然,这一工作未来仍将被大力推进。
9. 养老服务标准规范化
随着养老产业不断发展,对养老服务各环节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变得愈发重要,包括服务流程、人员资质、设施配备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规范要求。相应的,近年来我国对于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也开始提速。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今年9月曾公开表示,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层面出台养老服务政策文件11份,部门层面出台政策90余项,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近90部,上下贯通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而从标准化建立角度,今年又新增了许多养老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例如国家标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友好环境设置导则》;行业标准《居家与养老机构适老产品配置要求》《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分类及描述》等等。
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德国2月实际零售销售月率、德国3月季调后失业率、美国第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终值、美国截至3月23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加拿大1月季调后GDP月率、美国3月芝加哥PMI和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
不过,从标准体系是否科学完备、标准编制是否科学严谨、标准实施是否科学有力等维度审视,我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仍需继续完善。业内人士建议,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上可以引入更多专业机构与政府、学界共同填补一些细分标准的空白,提升标准化质量。例如中国平安就已与各方专家和市场机构共同打造了四项团体标准,涉及康复护理、远程管家、养老服务平台、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四大方面,其中《居家养老远程管家服务指南》《居家康复及护理服务管理规范》等团体标准已发布实施,对现有的标准体系起到了补充作用,也为保险行业参与我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10. 养老变享老
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照料,而是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养老变享老的趋势就此体现。
对于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来说,需深刻洞察这一转变趋势并积极应对。例如要强化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拓展,除生活照料外,增设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书画、音乐以及旅游等,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社交需求;同时打造个性化服务方案,依据每位老年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身体状况和需求匹配相适应的养老服务。另外,服务机构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与技能水平,回应老年人有品质、有尊严养老的期盼,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让老年人真正实现“享老”。
通过这十大养老热词,可以看到我国养老产业正处于快速变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 “中国式养老”概念的深入阐释与战略部署,到养老各个领域的齐头并进,养老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大步迈进。最终,在社会各界持续的参与和不懈努力之下,一个能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社会必将加速构建成型,为广大老年人绘就幸福晚年的绚丽画卷。
举报 相关阅读 中国式养老下,人们需要怎样的养老服务? 176 昨天 08:48 惠民保覆盖1.68亿人次,6成向新市民放开,参保率两极分化|晋观医养惠民保面临的两个主要挑战是:参保率较低和续保率不足。
200 2024-12-19 20:30 我国“中度老龄化”加速,老年抚养比升至 22.5%,养老出路何在?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5.4%,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抚养比为22.5%,预计2030年后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快速上升至2084年的87.5%。
766 2024-12-05 10:00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今天上线 提供五大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了全国超过40万家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助餐点的点位信息。
57 2024-11-20 15:58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扩大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进一步扩大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按照“成熟一家,开展一家”的原则,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商业养老金业务。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黄金交易杠杆,延长试点期限,扩大试点区域。
191 2024-10-23 19:0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 上一篇:股票杠杆率 【温馨助残时刻】大兴区清源街道:解锁残疾人朋友冬日“幸福密码”
- 下一篇:没有了